农历三月初三,公历3月31日,在这春和景明、万物竞发的美好时节,陕西蓝田华胥陵广场上庄严肃穆,一场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情感的文化盛典——乙巳(2025)年恭祭华胥氏大典,于旭日初升之际盛大启幕。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田源,陕西国际基金会理事长景锋英,中国策划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策划家宁怀远,国际道教协会会长、青华宫住持黄世真道长,资深传媒人、陕西文旅推广大使、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顾问、文化学者张龙,西安金领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陈百忍、著名书法家石朝晖,蓝田玉商会会长杨博等各界知名人士齐聚于此。这不仅是一场追思人文始祖的庄重仪式,更是全球华人跨越山海、寻根溯源,凝聚一心、传承华夏文明的精神盛会。山西永济、山东鄄城两大分会场借助云端科技,与主会场实时联动,天涯共此时,三地同祭,共缅始祖,浩荡之势,彰显着中华民族根系相连的深厚情谊。西部新闻网联合多家媒体重磅聚焦本次活动。
展开剩余89%吉时启礼,古韵昭彰
上午9时30分,激昂澎湃的锣鼓声率先划破长空,欢快而富有节奏的鼓点如万马奔腾,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似在唤醒沉睡千年的记忆,又似在向世人宣告这场盛典的隆重开场。伴随着这振奋人心的锣鼓旋律,现场嘉宾满怀敬畏与虔诚,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入场,脚步间满是对人文始祖的尊崇。郑欣淼、田源等贵宾的身影尤为瞩目,他们的出席为这场大典增添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庄重氛围 。
9时50分,祭祀典礼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启。34通雄浑厚重的鼓声,宛如历史的回响,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灵,象征着中华大地34个省级行政区对始祖的深切缅怀;紧接着,9响钟鸣悠悠而起,余音袅袅,这一严格承袭周礼最高规制的开场,尽显庄重与肃穆,寄托着华夏儿女对人文始祖华胥氏跨越时空、无尽绵延的敬仰之情。刹那间,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皆静默肃立,屏气敛息,以最纯粹的姿态向始祖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时间仿若在此刻定格,唯有微风轻拂,诉说着对先人的无尽追思。
紧接着,26名代表身着传统服饰,步伐稳健地走上祭台,齐声诵读气势磅礴的《华胥颂》。他们的声音或激昂高亢,或深沉低回,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穿越千年的赞歌,响彻云霄,将现场氛围烘托得愈发庄严肃穆,每一个字符都饱含着对始祖功绩的赞颂与敬仰,每一句诗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深切感受到自身与华夏文明深厚的渊源。
古礼传承,追思先祖
主祭人上香环节,主祭人身着华服,神情凝重而虔诚,手持香火,缓缓向前。他的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敬意,仿佛在与始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主祭人的身影,在袅袅升腾的香烟中,寄托着对始祖的无尽思念与崇敬。
随后,最为隆重的“九献礼”环节震撼登场,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9组主从祭人员身着古朴典雅的祭祀礼服,仪态端庄,手捧玄酒、玉璧、太牢等珍贵的传统祭品,依照严格的古礼规制,依次缓缓上前敬献。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严谨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上古祭祀的真实场景,举手投足间尽显对先祖的敬重与追思。这一环节不仅完整呈现了上古祭祀仪轨的神秘与庄重,更让在场观众仿若穿越千年时光,亲身领略到古代祭祀大典的恢宏与肃穆,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在祭祀礼乐环节,20名舞者宛如从历史画卷中翩然而出,她们身着华丽的古装,手持雉翟,身姿婀娜,翩翩起舞。灵动的舞步、优美的韵律、飘逸的衣袖,伴随着悠扬典雅的古乐,生动再现了《周礼》记载的祭祀乐舞场景。舞者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精准地诠释着古代祭祀乐舞的神韵与内涵,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历史时空,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叹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与辉煌。
恭读祭文环节,祭文撰写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庄重典雅的语言,回顾了华胥氏作为中华民族始祖母的丰功伟绩和对华夏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从华胥氏孕育伏羲、女娲,开启人类文明的曙光,到她带领部落繁衍生息,开创早期人类社会的雏形,每一段历史故事都被生动地再现,每一份感恩与追思都在字里行间流淌。当祭文诵读声在广场上空缓缓回荡,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对始祖的缅怀之中,眼中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最后,全场人员整齐站立,面向华胥陵,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庄重地向华胥氏行三鞠躬礼。每一躬都倾注着深深的敬意,每一礼都表达着对始祖的无限追思,这一刻,全场肃穆,万籁俱寂,唯有人们心中对始祖的尊崇与敬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祈福盛世,共襄愿景
10时30分,阳光愈发灿烂,照耀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祈福典礼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的是坤德献礼,寓意着对女性伟大生育和养育之恩的赞颂,象征着大地母亲般的慈爱与包容;紧接着的丰稷献礼,寄托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源脉献礼则强调了中华民族血脉传承、根脉相连的深刻内涵,提醒着人们不忘本源、铭记历史;芳华献礼展现出青春与活力,寓意着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与生生不息。
在这几个献礼环节中,来自海内外的华人代表们怀着无比崇敬与虔诚之心,依次敬献五色土、五谷等象征物。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它们既传承了古老的“水土之祭”传统,又被新时代赋予了“五谷丰登、四海升平”的美好寓意。每一位代表献上祭品时,眼中都闪烁着希望与憧憬,他们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祈愿,都融入到这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之中。
终章合祭时,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所有人共同面向华胥陵,双手合十,闭目祈愿。此时,广场上弥漫着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气息,微风轻拂,仿佛是始祖在回应着人们的祈愿。在这一刻,全球华人的心紧密相连,共同祈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和谐共生。
祈福典礼结束后,方阵献花活动温情上演。人们手捧鲜花,神情庄重,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依次走向华胥陵。他们轻轻将手中的鲜花献上,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对始祖的无尽思念与感恩之情。与此同时,“中华母亲节”倡议签名活动也在现场热烈进行,众多嘉宾纷纷围聚在签名墙前,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表达对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大力支持与殷切期待。这一活动不仅是对中华传统孝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深情呼唤,让人们在缅怀始祖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与亲情的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资深传媒人、陕西文旅推广大使、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顾问、文化学者张龙先生,已连续十年风雨无阻地出席华胥氏大典。此次,他怀着对大典的深厚情感与对华夏文化的热爱,特地为大典题字“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共祭华胥启新程”“情系华胥”“寻根华胥”。其笔锋苍劲有力,气势磅礴,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既为大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又表达了他对恭祭华胥氏大典的坚定支持与美好祝愿。
论道华胥,传承致远
大典圆满礼成后,首届华胥文化发展大会在西安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华胥文化的历史定位、文明价值、发展利用和规划设计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深入解读华胥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为华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专家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或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独到的见解与思路。有的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挖掘,还原了华胥氏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有的学者结合现代考古发现,为华胥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还有的学者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将华胥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动华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场思想的盛宴,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华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为华胥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古老的华胥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郑欣淼、田源等出席嘉宾也在会议中分享了自己对于华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见解,为大会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
此次乙巳(2025)年恭祭华胥氏大典的成功举办,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溯源寻根的历史征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与华夏文明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一次对人文始祖的深情缅怀,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相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华胥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将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续写华夏文明的辉煌篇章。(张栢溪)
发布于:陕西省